40under40 新锐设计观点-邓丽司
6月9日,由广州卡撒传媒、YOU设计联合运营,酷家乐、诺贝尼全屋定制全程协办,同时得到了Harbor House、酷家乐到店购的大力支持的40UNDER40中国(广东)设计杰出青年(2018-2019)评选启动礼在广州举行,现场2位大咖和6位新锐设计师就“还原真实”的主题,进行了各自的见解和分享。
关于40under40:
“40 UNDER 40 中国设计杰出青年”年度榜单由广州设计周在IFI认证、全球同步推广的专业背景下于2016年与iColor高端设计服务平台共同发 起,旨在通过每年度发布并表彰中国境内40位40岁(含)以下在室内建筑设计领域具有卓越表现和专业成就的青年设计师,推动中国设计中坚 力量合力成长,彰显中国设计精彩纷呈的征途篇章。
关于邓丽司:
C&C壹挚设计集团创始人、执行董事、艺术总监
室内设计及软装设计跨界设计师,提出“设计即生活,生活即设计”的人居设计理念
邓丽司分享内容原文:
各位老师,各位设计师朋友,下午好!
作为最后一个分享的青年设计师,这个“青年”我感觉到特别的荣幸。刚刚听到了在我之前那么多位优秀的设计师和老师,他们对他们精彩案例的分享,还有他们对设计的一些思考。今天主办方邀请我来,跟我说让我讲一下,我真实的想法。所以今天应该是我进行 那么多演讲里面唯一没有进行作品分享的,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
但是我想所谓真实,特别是真实的想法和要说出来的,可能并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有可能会触碰到大家的痛点。在我分享我的主题之前,我其实想问一下大家,在座那么多位,有没有觉得设计是一个很轻松的职业?有的可以举一下手。有没有觉得特别累,特别痛苦的?也可以举一下手,大家都很害羞,但是看得出来。说一下我自己,其实我也曾经在这个过程里面感到特别痛苦,特别累的一个,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我同样的感受,但是我发现为什么会特别累?就是因为我感受到的是我们创新的速度往往赶不上潮流折旧的速度,是不是?客户越来越专业,要求我们每一次都要提供全新的创意,全新的方案,然后我们的品牌,我们公司的品牌需要我们去拿各种不同的奖项,也需要不断有推陈出新的概念。但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目标吗?大家有没有问过?设计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国内的、国外的都可以在一秒钟之内,一键可以拿到,就像刚才我们张柠檬小姐、李莎莉小姐她们分享的,她们都是一个很出彩的商业模式,让我们可以很便捷的得到特别多的信息。
但是我们为什么依然这么痛苦?要怎么解决?要怎么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大家可能也想知道,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转变过来的,因为我现在的状态还是很忙,而且越来越忙,但是我现在的状态是快了的,我也希望把这样一个转变分享给大家。首先说痛苦,为什么痛苦?因为我们忘记了我们的使命是什么,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刚好前几天看了王受之(音译)老师的演讲,他归纳了一下,设计的本质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然后设计的根本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和艺术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艺术是我的,而设计是你的。但是现在设计圈很多设计师都特别像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很艺术,拿了很多国际的大奖,这也挺好的,我觉得挺好,我自己也曾经了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在艺术以外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市场,以及这个社会的需求才是最好的呢?
我想到一个个案,就是我在香港做的一家酒店,这家酒店其实是一个老牌子了,叫做文华东方,可能很多朋友都去过了,这是一家几十年的老品牌,也是我们张国荣走过的一个地方。这家酒店给我最深的印象并不是他的设计,因为他是一个老牌的英式设计和英式管理的酒店,所以在今天看来可能有点落后了,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很概念性的设计感。但是至今我对这家酒店的入住体验还是在我所有高档酒店里面名列前茅。为什么?我说一下当时我的感受,我是1978年入住的,以我当时对设计的认知,这种非概念性的酒店是不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的,也是因为我的信用卡积分送的一个酒店优惠,所以我就去了,当时文华有一张号称是天梦之床的床垫,然后我特意去翻了一下它这个床垫的构造,它总共是分3层,顶层是一个用羽绒做的一个很薄的软垫,下面还有两层不同厚度、不同弹性的垫组合而成,而且床垫的品质和手感相当好。这样一个床给我感受至今还没有其他酒店可以超越。
另外,它的开关插座的设计,全部都是国际与国内一起标配的,所以我们根本不用去转换插座。但这在很多高档酒店还没有完全考虑到,基本上我们要带转换插头去旅行。另外它的灯光控制是很柔和,很智能的,还有它的洗漱用品,全套的爱马仕,连精华、眼霜都考虑了,甚至带儿童入住都有儿童洗漱用品的配套和玩具的配套,就是这样一家酒店,尽管经过这么多年,我还印象深刻。所以我觉得做酒店设计和没有去过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一下,不用看它的品质和概念,看的是用心和细节。
说回来,设计的本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拿了很多国际大奖,这是中国的一个现状,好象这就已经印证了我们国际的设计地位,但是我经常会想其实这个时代根本不缺夺人眼球的设计,但是缺的只是我们以人为本的思考,而且我在国外的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这一点,国内的设计其实它的效果图以及照片的呈现是远远优胜于我们在空间里面的体验,但是国外的优秀项目,往往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并不会很经验,但是当我们进入到空间体验感受的话,给我们的记忆往往是最长远的。所以我们这么多拿奖的项目,拿奖的设计师,我们有多少作品是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时间的考验?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觉得我们都要反思,这是我的其中一个思考。
其实创新、创意,现在习大大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种网络网红的词汇对于我们大众来说都非常特别熟悉了,但是只有在设计行业我们才有创新的机会吗?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领域的人,他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设计师,我们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你看我们现在最火的一些约车软件、摩拜,还有一些订餐软件,这些都是基于传统行业的创新模式,他们的成功也印证了我们需要更多跨界的,以及破局的思维,尤其我们作为设计这种传统的创意行业。
身边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列举了。
回归到我们自己设计师本身,有句话送给大家,苏格拉底对聪敏的定义是“我知道我的无知”,一旦我们了解到我们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去探索我们未知的领域,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我们必须要具有跨界的思维,这个需要我们去掌握很多设计领域以外的,跨行业的知识,这也可以激发我们设计师自己本身的求知欲与动力,就像我自己本身吧,我会主动去学习很多设计以外的,跨行业的,他们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把一切都可以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公司管理,以及项目管理里面,这也导致我们经常会摆脱形式的创新,而去思考内容的创新,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想这也是我们对于这个社会,作为一个设计师最大的价值。
总结,在这个被互联网思维包裹的时代,跨界思维和回归人本,我觉得应该是未来设计生存的两大法则。这就是我今天真实的想法,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大家!